小心“找娃神器”或變“害娃利器”
風險一:沾水充電或引發爆炸 一家電子公司負責人透露,這些神器說到底也是一種電子產品,對于使用最為廣泛的幼齡兒童而言,他們的行為意識還不足以完全安全地掌握使用它們。這些風險無處不在,比如小孩可能戴著定位手表直接洗手,沾水后充電,可能引發爆炸,也存在小孩磨牙吞食手表帶的風險。目前市場上,對這類定位產品,也沒有嚴格的安全標準。
風險二:可能泄露孩子位置信息 東南大學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胡愛群教授從信息安全角度感到擔心,“定位手表的功能相當于一臺簡化的智能手機,工作原理與手機差不多。手表內部安裝了信息傳輸的軟件,這種軟件是否安全,會不會泄露隱私,目前相關部門對這塊的審查是缺失的。”
假如孩子的定位手表本身存在嚴重漏洞,就可能會暴露隱私。第三方能輕而易舉獲取孩子與家長間圖片、文字、語音等交互信息,掌握孩子日常行動軌跡。胡愛群教授認為,家長應留個心眼,慎用定位器。此外,隨著定位設備的使用范圍擴大,相關部門應加強定位器內APP安裝的審核,嚴控市場準入。
風險三:存在一定輻射 記者注意到不少定位器打出“無輻射”的廣告語,吸引家長購買。相關專家表示,其實定位手表、定位鞋都存在一定的輻射,輻射量與手機相當。“晚上睡覺前,應讓孩子脫下手表,最好關機,以減少輻射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