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等,醫生告知:吃得太好,特別是吃油太多了。油仿佛成了一些疾病的罪魁禍首,而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油是那么香、又是那么誘人,真的很金貴。
c7062c8153c7c0f2bc23db098d5e834e.jpg (44.19 KB, 下載次數: 26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1 10:47 上傳
小時候,逢年過節,賣得最快的是腰窩子肉,這里的肉是厚厚的肥膘,上邊只有一層薄薄的瘦肉。而后腿等地方瘦肉較多,往往賣給比較懶的人,這種人起來得晚趕集到得也晚,到集上時已沒有了肥肉,只有瘦肉可以買了。
過年時,父親總是起得很早去趕集,為的是能搶到腰窩子肉。割回來的肥肉大部分都用來煉油了,煉出的油裝在一個桶罐里。煉了油的渣摻上蘿卜就成了包餃子的餡。剩下不多的肥肉煮熟了用來招待客人。
來客時,母親把肉塊切得很大,待豆腐、粉條、白菜快要熟時,再把這些肉塊放進去。菜端上桌后,客人看著肥嘟嘟的肉塊很難下筷,結果下面的豆腐粉條和白菜吃完了,原在上面的肉塊落在了盆底兒。
我們這些小孩兒嘴饞,想吃,可嫌肥,看了也不吃。這正合父母親的心意。母親把這些肥肉挑出來,用水沖一沖,等到還有客人時繼續用。用了幾次,過了元宵節沒有客人了,還煉成油放起來。
那時候吃的緊張,黃豆等作物是用來吃的,作為大牲畜精料的,怎么會舍得打油呢?菜籽是專門用來打油的,可種得很少。麥子沒熟時油菜先熟了,打成油后要熬一熬,去了青澀昧,由生油變成熟油了才能吃。借熬油之機家家會炸油饃,炸出的油饃是閨女們走娘家的珍貴食物。我們也很高興,滿嘴滿手都是油,油饃讓我的肚子滾瓜溜圓。
4852c378bd86e463e7dd3274b2dc3264.jpg (58.25 KB, 下載次數: 27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1 10:47 上傳
一桶罐的豬油要吃一年的,因而,母親炒菜的鏟子總是舍不得挖,鏟子重重地下去輕輕地出來,鏟子的一個角兒上帶出了豆大的一塊油,說豆子一樣大可能有點兒夸張,可至多不會超過杏子大。一家十來口人,這么點兒油能吃到油腥味就不錯了。
香油更是家里的稀罕物,只有做湯、拌涼菜時、做面條時用。香油在瓶子里是不用往外倒的,取香油的工具是一支筷子。母親用這支筷子在油瓶里蘸三下,然后把帶出的油滴在湯里或菜里。母親做的面條是湯面,事先將切碎的蔥花用鹽腌好,再滴上幾滴香油攪拌均勻,待面條熟時將蔥花倒進去,這時就溢出了一屋的香氣。
那時油少,可母親還是給我們做出了香噴噴的“油盒子”。母親用水代替油,當然還是要滴上幾滴油的,再放上蔥花,不一會兒功夫,已放干了的我們不愿吃的烙饃在母親的手里就變成了又焦又黃又誘人的“油盒子”了,我們兄弟姐妹搶著吃。
608d139c6fc36d350b6a3faded6f2def.jpg (75.31 KB, 下載次數: 30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1 10:47 上傳
因為缺油吃,家里也會時常發生一些偷油事件。我曾偷偷地在桶罐里挖出一塊豬油卷在饃里吃,不小心被弟弟發現了,告到父親那里,結果挨了重重一巴掌。
現在妻子做飯用油很多,沒有幾天就是一壺油,可再怎么吃,也沒有母親做出的飯菜香了,這是為什么呢?妻子說,是吃好的太多了。也許有理。
|
|